小说之路>玄幻小说>鲲鹏于飞 > 一五一 刘文静之死
    刘文静,史书记载他姿仪俊伟,才干突出,生性倜傥而有权谋。是大唐的开国功臣,晋阳首义三大功臣之一。这三人分别是李世民、裴寂和李世民。可以这么说,没有这三人,也许就没有李渊的晋阳起兵,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天下。而在这三人中,数刘文静、李世民功勋最著。

    当初在李渊父子没来晋阳(今山西太原)时,刘文静担任晋阳县令,与时任晋阳宫监的裴寂交情甚好,而刘文静更有大志。

    当时面对遍地烽火,裴寂曾抚掌叹息道:“唉,我们贫贱到如此地步,又赶上世事离乱,又当如何保全自己呢?”

    刘文静却仰天大笑道:“世途如此,时事可知。形势是可以预知的,你我二人相处投合,又何必忧虑贫贱?”

    刘文静又认真地对裴寂说道:“眼前就有一人,能脱我等危困,乃是我等一生的贵人矣!”

    “方今乱世,又有谁能提携我们脱离这窘困之境呢?”

    “谁,就是刚到晋阳的李渊父子!我观李渊次子李世民绝非庸碌之辈,将来必成大业!”

    “李世民?黄口小儿矣,纨绔子弟,又有何才能?将我们的荣华富贵寄托在他的身上,无异于是缘木求鱼耳!”裴寂听了,不住地摇头。

    “裴公,非也!我观李世民豁达大度,神武雄豪,是汉高帝、魏太祖一流的人物,年纪虽轻,却是天纵之才。”

    裴寂却只是摇头叹息,仍不以为然。两人为此还常有争执。

    李世民是一个有雄心的人,他与刘文静一见如故,结为挚友。

    不久,刘文静因为与瓦岗军李密有姻亲关系,受到株连被关进监狱。李世民前去探望他,询问他对时局的看法。刘文静详细分析了当前天下局势,趁机鼓动李渊、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,“乘虚入关,号令天下,不盈半岁,帝业可成。”

    正是这番话,深深地打动了也正在蠢蠢欲动的李世民,并把刘文静视为自己的知己!

    后来,在刘文静的引荐下,李世民才又认识了裴寂,也才有后来的三人密谋,逼李渊起兵反隋的壮举。

    在策划太原起兵后,刘文静又冒着生命危险,主动请缨出使突厥。刘文静来到突厥后,极力游说突厥首领始毕可汗,约定一旦攻克京师,“人众土地入唐公,财帛金宝入突厥”。始毕可汗很高兴,满口答应。还借了2000骑兵给刘文静,还赠送1000马匹。对于缺人缺马的李渊来说,这无异于是如虎添翼。李渊曾高兴地对刘文静:“非公善辞,何以致此?”

    太原起兵后,刘文静又随军南下,击败桑显和、俘获屈突通,战功卓著。正是因为刘文静在大唐初创时的卓越功勋,因此,在大唐王朝建立后,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,成为宰相。当年8月,李渊特意在《褒勋臣诏》中写道:“尚书令秦王李世民、尚书右仆射裴寂、纳言刘文静恕二死……”这就意味着,刘文静和裴寂、李世民一样,都得到了免死两次的特权。

    刘文静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勋,又为什么会因为谋反大罪而被处死呢?

    人可以同共苦,不可以同富贵!

    刘文静的被杀,起因于他和裴寂二人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路线!

    刘文静向左,裴寂向右。

    裴寂自从结交了李家父子后,由于与李渊同为晋阳宫正、副监,年龄又相仿,结果他们二人走得更近。大唐建立后,裴寂的官职越来越比刘文静高。特别是后来,裴寂摸准了李渊一心要立李建成为太子,是以成为了朝中拥护太子一派,与刘文静渐行渐远。二人常在议论朝政时意见相左,裴寂说右,刘文静偏说左,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。

    从此二人势同水火,竟互为仇雠。

    刘文静与裴寂不和,这些情况李靖是知道的。但刘文静除此之外,在朝政上兢兢业业,并无反叛之心,怎么就会突然谋反呢?谋反可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罪,刘文静这么聪明的人岂能不知道?